前不久,优衣库KWAS联名遭疯抢的视频触目惊心。小红豆窃喜:嘿嘿,还好北美无黄牛,排了一个多小时队就买到了$14.9一件的潮牌T恤。
然鹅,同一件T恤却将好友Tina和她男友刚刚建立的感情推向了冰点。
Tina哥大本科毕业后来硅谷工作不久,在一次狼人杀活动中遇见了在某厂做人工智能的博士Bing。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确立了恋爱关系。随着交往的深入,Tina逐渐想用自己的审美来打扮一直被她吐槽“不修边幅”的男友Bing,但每次逛街时男友都拒绝她挑选的各种搭配,觉得这些衣服都“太贵了”,“没必要”。
本来以为男友只是对时尚不感冒,不怎么讲究穿搭而已,直到她为了给男友一个惊喜,一大早请假2小时去优衣库排队抢购了7件联名T恤,换来的却是男友的冷淡和不满,埋怨她:为什么一次买那么多件类似的衣服?浪费钱!
说起来Bing也不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工作两年后已经在硅谷贷款买了房,各项投资也做的有声有色,对个人成长和学习方面的投入也从不吝啬。一直以来,Tina都对他在职业和人生规划上的考虑赞赏有加,唯独在生活方面,尤其涉及日常消费和购物时,两人的想法总是格格不入。
Tina非常担忧地问小红豆:我们的金钱观那么不同,是否真的适合在一起?
确实,金钱观相似与否直接影响着两个人相处的舒适程度,但金钱观不同不代表两个人无法融合。我们对钱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折射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和我们的人生观也紧密相连。两性相处中,如果意识到和对方的消费习惯有很大的分歧,我们需要和对方探讨彼此的金钱观,理解对方产生其金钱观的本质原因,并尝试去建立符合你们共同利益的消费理念。
“情侣之间谈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感咨询专家Jen Elmquist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钱和性往往是情侣间不容易开诚布公交流的部分。可能因为涉及隐私、会引发尴尬,甚至让人感觉无法掌控,各种原因的叠加让很多人认为和另一半谈钱是一种禁区,但这又是对两人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
在KnowYourself(泛心理学社区)针对粉丝做的一次调查中显示,90.98%的人认为亲密关系中的金钱观和三观密不可分且同等重要;86.07%的人认为金钱观不一致会极大地影响亲密关系的满意度。
因此,当意识到彼此对钱的态度上有明显分歧,建议尽早和对方开诚布公地讨论钱的问题。
《谈钱不伤感情》一书作者帕尔默夫妇总结了5种金钱人格,帮助人们辨析和识别对钱的不同态度和消费方式,曾帮助过数千对夫妇度过因钱而引发的婚姻危机,这5种金钱人格分别是:
省钱王:他们在财务方面很有条理,花较少的钱买到想要的东西会非常骄傲。他们很少冲动型消费,每一笔支出都精打细算。
消费狂:他们不一定有很多钱,但是很喜欢花钱。购物会让他们无比兴奋,也喜欢给别人买东西。
冒险家:对冒险家来说,消费主要是追求新鲜刺激,比如有什么新科技产品出来了,他们会第一个去买。喜欢大手笔的投资,最看重的是投钱那一刻的兴奋。
求稳者:他们追求的是稳定、安全和明智的消费,花钱之前喜欢做研究调查,不追求最低价格,更看重性价比和投资的稳妥性。
随性者:他们对金钱的态度比较随意,不会刻意规划,也不会焦虑有钱没钱。他们认为在金钱上浪费时间精力得不偿失,钱不是影响他们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彼此的金钱人格南辕北辙,也不要急于做出草率的结论。一方面,考虑一下对方的金钱观是否比自己的更成熟,可以借鉴,进行自我成长和改变;另一方面,尝试从根源上理解对方产生其金钱观的本质原因,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的同时判断彼此是否有可能共同成长。
金钱观本身没有对错与好坏,对金钱的认知和我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财富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思维方式等等各项因素有关,我们对钱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儿童时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以及父母一直以来对孩子在金钱方面意识的培养。
以Tina和男友Bing为例,他们来自于截然不同的原生家庭。Tina从小衣食无忧,国内大城市中产家庭长大,虽不算富裕也早已超越了温饱阶段,消费以个人喜好为导向,实用性次之,追求审美和品位。
男友Bing出生于小城市普通工薪阶层,父母虽不至于起早贪黑为生计奔波,但家人都习惯节衣缩食,不能接受铺张浪费。很小就接触投资书籍的Bing,结合了原生家庭的消费习惯和后天习得的投资理念,产生了自己独特的金钱观。一直以来,他严格规划自己的每一笔支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进行一笔投资,迄今为止已经回报颇丰。
但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养成和自己的财富增长相匹配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从表面看来让Tina难以理解。
经过两人的深度交流,Tina不再一味反感Bing的消费理念,而是从理解对方的角度出发,尊重其习惯的同时给到对方全新的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认知。Bing也逐渐从原生家庭中形成的已经不合时宜的固化思维中跳脱出来,和Tina一起构建契合他们俩个的生活方式。
两性关系中,彼此的不同从来不是导致关系破灭的真正原因,而是面对分歧时彼此的态度和应对策略。遇到和自己金钱观差异很大的另一半,除了沟通和理解,能磨合出符合共同利益的消费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消费狂”遇上“省钱王”,前者需要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花个人的钱,而是两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共同财富,不能为了满足私欲而任意妄为;同样地,后者在精打细算时也不能只考虑金钱利益最大化,要顾及对方的感受,考虑消费的体验和其带来的精神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