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ionship]

我该继续磨合,还是放手离开?

根据最新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结婚率仅为7.2‰,为5年来最低,而离婚率持续7年上升,近4成婚姻存续不超过2年。 根据司法大数据研究院针对140余万离婚案的分析,在离婚原因中,感情不合占到77.51%,远超排名第二的家庭暴力。如何理解感情不和?大到三观不一致,小到生活习惯不同,每一件琐事都可能成为感情破裂的导火索。 其实,无论结婚与否,两个人的相处中一定会有分歧和矛盾。真正困扰我们的是:当遇见分歧与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办?是“继续“磨合”还是“果断放弃”? 选择磨合 A: “磨合吧,毕竟懒得再找了。” B: “哪有那么多合的,都是慢慢磨出来的。” C: “这年头找个正常人都那么不容易…不想轻易说放弃”(最高赞同票) D: “不会轻易放弃,还是得努力一把,” 选择放弃 A: “磨合就成了苏大强?” B: “因为生活中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并且这些事情不能被影响,比如工作,比如学习。” C: “我连导游小哥的啰嗦都受不了,还要忍他叨逼叨?” D: “也许本来就不适合,何必要浪费时间撮合。” 看情况 A: “看脸,如果是张轩睿的话,磨到海枯石烂hhh” B: “不是三观不合就还可以继续。” C: “看是单纯为了谈个恋爱还是奔着结婚的” D: “如果是你喜欢的人,能在一起就算不磨合也心甘情愿”  磨合或放弃都不是终点,幸福才是 其实当我们面临“磨合”或者“放弃”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是一种选择,**这种选择背后真正的目标是“获得幸福”。**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需要知道矛盾背后问题的根源:是情绪管理问题、思维方式问题,还是三观不一致的问题? 1. 情绪管理问题 很多时候情侣之间的争吵并非真的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可能因为今天工作太累或者在外受到了委屈,情绪不佳;或者因为对方做的某件事没有满足自己的期望,而感到不爽、失望甚至沮丧。此时,任何一件无足挂齿的小事都可能被借题发挥,引发一场没完没了的争端。 情绪管理问题是否可以磨合?完全可以,但前提是每个人意识到自己可能有情绪问题并且学习去控制情绪。因为很多时候情绪未必来源于你和伴侣之间的摩擦,而是来源于我们自身。比如内心深处的自卑、孤独、敏感或者压抑,这些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心理,很容易在和另一半相处时被不断激发。 婚恋专家认为,稳定的情绪是健康的两性关系的基础,无法做好情绪管理,我们和任何人相处都可能会重蹈覆辙,遭遇相似的困境。 2. 思维方式问题 思维方式的不同是男女间产生分歧最常见的原因。风靡世界的两性关系经典著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中有一个经典的“洞穴理论”,在非农耕时代,男性外出打猎需要团队合作,回家则负责分配食物,而女性负责采集并和其他女性相处交流信息,男女性渐渐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男性偏独立思考,女性偏交流沟通。 最常见的是,当女生说:我来大姨妈了。她期望的是对方情感上的关怀和体贴,而男生可能就一句:哦,那你多喝点热水,提供的是一个解决方案。又如一对约会中的男女,当女生发现之前热情满满的男生突然冷淡下来了,会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让对方不开心了。而此时男生很可能只是因为太忙了,没来得及给女生发消息。 思维方式不同是否可以磨合?可以,但需要彼此尝试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并理解问题,同时需要彼此间更坦诚的交流和沟通,把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 3. 价值观不一致问题 如果矛盾不是出在情绪管理或思维方式时,可以思考是否是两个人的三观不一致。三观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三观不一致很多时候会直接产生“原则性”问题。比如,家庭观念的不同会导致子女和父母相处方式的不同。如果一方想在婚后赡养父母,每月固定给父母寄生活费,而另一方不赞同,认为应该将这笔钱用来还房贷,优先提升小家庭的生活质量,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 遇到三观不一致的问题对两性相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对方个人,而是对方身后几十年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 当然,任何事都没有绝对,每一个人都可能在动态中成长,如果遇到了自己真心喜欢的人,至少可以给对方一个成长的机会。最最重要的是,彼此有意愿协调,愿意为了共同的幸福而努力。

[relationship]

约会失败?是因为这些心理“盲点”在作怪!

你在浏览两颗红豆的线上交友平台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用户的个人照片中,每一张看起来都不太一样。究竟哪一张才是最接近他们本人真实的样子呢? 从一个小范围的用户调查中,我们发现:通常大家都会将照片中“最普通”的那张认为是最“像自己”的那张。但是婚恋顾问给到的反馈截然不同,那些从照片上看“形象平平”的用户,他们真实的样子往往好于照片中“最普通”的模样,有些甚至超越了其中“最好看”的照片形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两颗红豆婚恋顾问Bessie给出了她的见解:因为绝大部分的人对自我认知并不清晰,不知道该如何展现自己,或者展现哪些方面,甚至没有意识到别人看到的自己可能和自己认知的自己很不一样。这在择偶中,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障碍。  你眼中的你,和TA眼中的你不一样 我们每个人对自我的认知都是有限的。心理学家乔瑟夫・鲁夫特(Joseph Luft)和哈利・英格汉(Harry Ingram)提出的“周哈里窗”模型就揭示了关于自我认知、行为举止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前提下形成的差异。它将人在交流时的心理,根据对信息的“表达”和“反馈”分成四扇窗户,分别为: “开放我”包含了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信息,如身高、外形、婚姻状态等;“盲目我”是指对方知道但自己却不知道的信息,通常由于别人没有告诉你或者自己拒绝接受所造成的;“隐藏我”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很多时候是出于自我防卫的心理;而“未知我”则包括了那些自己和对方都不知道的信息,这是一种双盲式,一般情况下,沟通无法进行。 根据周哈里窗模型,想要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性,就要从两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是在沟通中更客观和坦率地公开自己的信息、经历和情感,缩小隐藏我;另一方面,尽可能地从别人那里获得对自己的了解和反馈,缩小盲目我,扩大开放我。 只有当自我认知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达到了高度重合,才能消除彼此认知中的误解和猜疑,让两个各方面都可能合适的人真正走到一起。 周哈里窗模型中“未知我”也给了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启示:  你眼中的你,和真正的你可能也不一样 如文章开头所述,很多用户真正的样子比他们在交友平台中展示的照片“好看很多”,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其实“很有魅力”,而没有用心去展示自己。 这一现象在理工科背景的用户中尤为显著,由于成长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代码、数据或模型打交道,如果没有有意无意地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初遇两性关系时,会有一些无所适从。通常表现为不够自信,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也无法对对方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反馈,甚至产生“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把自己的感情、意志或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能够让我们合理化自己认知和态度。比如,一个人觉得自己不好看而自卑,理智告诉他这种自卑对自己不利,于是他会找各种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来“证明”他的确是不好看的,应该感到自卑的。 曾经有一位女生客户,31岁时已是美国一所名校的助理教授,她在学术领域内颇有建树,但在感情方面经验值为零。她和婚恋顾问坦言,她是想尝试一下是否能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但不强求,因为觉得可能没什么男生会喜欢她。当一位各方面都和她一样优秀,外形上还特别帅气的男生出现时,她表现得过于“淡定”,和婚恋顾问说:“看看吧,也许他只是礼貌性的愿意见我,不一定会真的喜欢我。” 初次见面后,她也通过蛛丝马迹的分析认定男生应该对她没什么兴趣,因为约会中男生一直在和她聊学术、政治、哲学和社会形态,没怎么聊到他们个人的背景和发展。而男生的反馈恰恰相反,他告诉婚恋顾问:“她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女生,迄今为止只有和她一个人聊天不会让我感到有一秒钟的无聊。”这个男生是典型的智性恋者(Sapiosexual),在他眼中,这位还在箍牙,戴着黑框眼镜,看起来很学术派的女生身上自带光环,和她自己认为的“毫无吸引力”截然相反。差一点,她就要错过人生最美的风景。 如何减少认知差异改善亲密关系? 1. 学会“自我暴露” 不论是和异性交往,还是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都要学会“自我暴露”,表达自己的经历、特点、闪光点,展示自己的不同面,塑造一个立体的个人形象。当然这种“自我暴露”也要掌握分寸,循序渐进。随着亲密关系的发展逐步展示自己内心更多有分量、有深度的个人信息,帮助彼此进入更深的交流层次。 2. 学会“积极聆听” 积极聆听是提升自己,促进两性关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盲点,聆听可以帮助你感知、收集,并分析信息反馈。不要在和对方交流的过程中下意识地为自己“辩解”,而是接纳对方有建设性的观点,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同时保持好奇心,在交流中经常提问,给到对方正向的反馈,进一步促进彼此的关系发展。 3. 咨询朋友或者专业人士 更深入地认知自己,我们需要他人的意见。家人和朋友可以给到你比较全面的反馈,来审视自己日常的“表达”是否和自己认知中的一样,但要注意的是,父母或者亲密的朋友可能会给到你带有偏向性的观点,很多行为习惯也是和他们的相处中共同养成的。跳开思维定式,你可以尝试咨询心理学家或者婚恋专家,从专业人士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和认知自己。

[Dating 101 relationship]

“三段式”破冰信,教你如何轻松引起对方注意

当你在两颗红豆上看到一位感兴趣的异性,或是在生活中邂逅了心仪的TA,发出一封有质量的**“破冰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你们是否有可能进一步沟通发展。 “三段式”定制你的破冰信: 1. 打招呼时加上对方的名字 “Hi, Cindy!”、“你好啊,Ben!” 在问候中加上对方的名字,会迅速拉近和对方的距离,让人感觉很亲切。 2.用心地赞美对方 “你的眼睛笑起来好有灵气!”、“你健身的那张照片特别帅!”,不要简单地说:“你很漂亮哦!”,“你的头像很可爱哦!” 毫无特征的赞美会让人感到麻木,试试寻找对方吸引你的独特之处。 3.告诉对方你被TA戳中的点 **夸完对方,得来点实际的。**对方的哪些信息让你产生“好感”,不妨直接表达出来。“我看到你写养了一只边牧,我有一只小天使萨摩耶,它叫Wink~ ”、“看到你打羽毛球的姿势很专业,我也很喜欢打羽毛球。” 择偶中遇到问题,欢迎点击这里和两颗红豆高端婚恋顾问预约一对一咨询指导。

[relationship]

常青藤、IT男、精英阶层 —— 从苏明哲看标签化的择偶之殇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里,父子三人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其中,被讨论最多的还是老大苏明哲。光看履历,他是毋庸置疑的“天之骄子”。本科清华,研究生斯坦福,拿到绿卡在美国买了房,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三口之家。 然而在这些光环的背后,实则是一个虚荣愚孝、能力不足喜欢充大、爱说教、自私又懦弱的人。因为他的这种性格,给他的家庭造成了很多负担。对苏家而言,他盲目大包大揽,对父亲不合理的要求言听计从,搞的全家鸡飞狗跳;对小家而言,他不考虑实际情况,连带妻女为他的“打肿脸充胖子”牺牲,唯我独尊、说一不二,还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只能说遇到这样的男人是人生的不幸。对方看着“背景”一切都好,但生活在一起简直就是车祸现场,有苦说不出。**要避免这种情况,小红豆只能说一句:不要被“标签”蒙蔽了双眼。**要知道,大部分人的“问题”滋长于他们的原生家庭中。  当我们遇见一个人,我们也和TA的家庭相遇 从原生家庭的定义来看,它是一个人“塑造人格并长期生活”的家庭,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太多人“复刻了父母的婚姻模式”——无论这种模式是好是坏。 苏明哲也没有躲开这个魔咒。他成长的家庭里,女强男弱,爸爸的一生都活在妈妈的训斥和指挥下。在苏明哲自己的小家庭里,他虽然看似“很有权威、大包大揽”,但深究后会发现:他动的都是嘴皮子功夫,只管说不管做。遇到现实问题,都需要妻子吴非给他收拾一堆烂摊子。 当初一声不吭回家奔丧放领导鸽子,妻子帮他打电话解释;在家庭聚会中夸下海口给父亲买自己承担不起的房子,妻子撇下工作帮他卖老宅;父亲执意要买一套更贵的房子,他纵容父亲逼迫妻子转钱,最后还是在妻子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他却还责怪妻子处理不当连累他弟弟的家庭产生矛盾……看似“孝敬、有担当”的背后,是不负责任、懦弱无能的典型。 心理学家约翰·鲍比提出:人们和伴侣的相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在童年时期与照顾者的相处模式的投射。在童年形成的对“重要的人”(通常是父母)的信任以及表达爱的方式,会形成印记延续到我们的成年时期,并且无意识地影响着我们如何处理与伴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苏明哲身为长子,从小就被母亲捧在手心里,只要成绩好,什么都不用管。对于他来说,爱来的太容易,他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最亲密的人的付出是“应该的”,习惯了“不需要体谅别人的感受”。除了在学业知识上有所进步,他在生活中更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而这一切,都是他重男轻女的家庭缔造的。  一个人有糟糕的家庭,就不能娶/嫁了吗? 看到上文,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心有戚戚焉。不如干脆避开这些“有毒的”家庭,只找原生家庭幸福和睦的人就好了。小红豆提醒大家:这种判断太过武断。 乔治·A·邦南诺是专注于研究在“失去和创伤面前人的风险和复原力(Resilience)”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经历过创伤并不能预测一个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就一定会有机能缺陷,重要的是人们如何看待并处理这些创伤。 小女儿明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母亲的打压下坚持学习,在逆境中自我成长;在被迫读了不理想的学校后,她积极打工不向生活低头,开启了成功的职业生涯;在父母和哥哥们的持续压迫中,成年后的她学会反抗,中断了家庭的伤害,跳出泥潭向阳而生。 尽管过程中,她并非尽善尽美,但是她的坚毅与智慧引领着她走向了更光明的人生道路。 心理学家布赖恩·R·利特尔指出: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三个自我(Three Selves),分别是:由基因决定的自我,在环境与文化影响下成长的自我,和由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与价值所定义的自我。而这最后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完全属于自己的自我。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身处的“家庭环境”,决定了他会如何塑造自己的三观及对亲密关系的选择。也许对一个人来说贫穷是一种“命运”,对另一个人来说则是化为奋斗的动力;也许对一个人来说缺少父爱是一种“遗憾”,对另一个人来说则是“体会不幸与学会自立”的机遇……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但人生却一直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一个人经历过创伤并没有那么可怕,真正重要的是看他如何适应以及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抛开标签,才能更好地识别适合自己的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然而我们的大脑却往往喜欢偷懒,习惯于用标签去定义一个人,因为这样可以进行快速分组,让判断变得高效。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分组方式,会导致我们跳过和对方实质性的沟通而加以判断。这是危险的,因为“贴标签”的过程是通过无数的“推论”将一个人“分解”的过程,并非客观。比如:“名校=有前途”、“离异家庭=心理不健康”等等。人的成长经历和人格的塑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将人拆解成“标签”后是无法组装成一个真实的原型的,我们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刻板印象”产生许多偏见。 因此,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对方,了解TA是否是能够和自己建立亲密关系的伴侣,还是需要多次深入的沟通。了解TA有着怎样的成长环境、喜欢和什么样的人相处、遇事会选择如何应对,甚至你们相处时TA对待你周围人和陌生人的态度等等。 透过标签,看到一个人的品质,才是能够保证亲密关系长久稳定的关键。 欢迎给小红豆留言探讨你的情感观点,如果你有任何情感问题,也欢迎点击这里咨询两颗红豆资深婚恋顾问。

[Dating 101 relationship]

能让你们快速坠入爱河的36问

你是否遇到过约会过程中有些尬聊的情况?或者两个人聊的挺好但不知道如何深入发展下去?心理学家阿瑟·阿伦(Arthur Aron)设计的“让陌生人迅速相爱的36个问题”可以帮助你们迅速了解对方,在短时间内使双方进入一个相互信任、寻找共鸣的亲密状态。 如果你对36个问题有任何疑问,或者想了解更多迅速了解对方的方法,也可以点击这里和两颗红豆婚恋顾问预约10分钟电话咨询。 以下为爱情实验的36个问题,分为三组: 第一组: 如果可以在世界上所有人中任意选择,你想邀请谁共进晚餐? 你想成名吗?想以什么方式成名? 打电话之前你会先排练一下要说什么吗,为什么? 对你来说,“完美”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你上次自己唱起歌来是在什么时候,给别人唱呢? 如果你能活到90岁,同时可以一直保持30岁时的心智或身体,你会选择保持哪一种呢,心智还是身体? 你是否曾经秘密地预感到自己会以怎样的方式死去? 说出三件你和你的伴侣看上去相同的特征。 人生中的什么东西最令你感激? 如果你能改变被抚养成人过程中的一件事,会是哪一件。 花四分钟时间,尽可能详细告诉伴侣你的人生经历。 如果你明天一觉醒来就能拥有某种才能或能力,你希望那会是什么能力呢? 第二组 如果有一个水晶球可以告诉你关于自己、人生,未来乃至任何事情的真相,你会想知道吗? 有没有什么事是你一直梦想去做而没有去做的,为什么没有做? 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在一段友谊之中你最珍视的是什么? 你最宝贵的记忆是什么? 你最糟糕的记忆是什么? 假如你知道自己在一年内就会突然死去,你会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吗?为什么? 友谊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爱与情感在你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和你的伴侣轮流说出心目中对方的一个好品质,每人说五条。 你的家人之间关系是否亲密而温暖,你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其他人更快乐吗? 你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三组 每人用“我们”造三个句子,并含有实际情况,比如“我们俩在屋子里,感觉……” 补完这个句子:“我希望和某人在一起,分享……” 如果你想和对方成为亲近的朋友,请告诉对方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是他或她需要知道的。 告诉对方你喜欢他或她身上的什么东西,要非常诚实,说些你不会对萍水之交说的东西。 和对方分享生命中那些尴尬的时刻。 你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哭呢? 告诉对方,你已经喜欢上了他或她身上的什么品质。 你觉得什么东西是严肃到不能开玩笑的,假如有的话。 如果你今晚就将死去,而且没有机会同任何人联络,你会因为之前没有对别人说什么话而感到遗憾,你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对他们说这些话呢? 假设你拥有的全部东西都在你的房子里,现在房子着了火,救出家人和宠物之后,你还有机会安全地冲进去最后一次,取出最后一件东西,你会拿什么,为什么? 你的家人中,谁去世了会令你最难过,为什么? 说出一件你的个人问题,问对方如果遇到此事要如何解决。另外,也要让对方如实告诉你,在他或她眼中,你对于这个问题的感受是怎样的。

两颗红豆

用科学找到爱情